子愚雅趣
宁远古城,大明的一缕夕照
散文  2018年01月04日  阅读:548

提起兴城,恐怕知道的人不多,但说宁远,那在历史上可是闻名遐迩。因为明末明军与后金的两场大战都发生在这里。

宁远古城位于今辽宁省西部兴城市,背倚山陵,南临渤海,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,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。辽圣统和八年(公元990年)这里始称兴城。明宣德三年(公元1428年)在此设卫建城,赐名“宁远”。民国三年(1914年)重称兴城至今。

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明天启六年(1626年)和明天启七年(1627年),明守将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兵力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次进攻,史称“宁远大捷”,和“宁锦大捷”。

我是怀着崇敬而又惋惜的的心情游览这座古城的。

这是一座方形卫城,原分内城和外城。历经500余年的岁月剥蚀,外城已荡然无存。如今所见为内城,辟有东南西北四门,依次为东曰春和,南曰延辉,西曰永宁,北曰威远。两条大街呈十字城中相交,簇拥一座17米高的三层钟鼓楼拔地而起,与四座城门箭楼遥相呼应,蔚为壮观。古城墙高8.8米,周长3200米,基砌青色条石,外砌大块青砖,内垒巨型块石,中间夹夯黄土。城的四面正中筑有城门,门外有半圆形瓮城,城门之上修两层楼阁、围廊式箭楼,两厢砌有登城马道。城墙四角高筑炮台,凸于城角。

漫步在城中的铺石街道上,溜光的青石记忆着昔日战马嘶鸣,炮声隆隆的时光;低矮的、具有东北风格的民房征尘虽驳,依旧披着岁月的沧桑;除了延辉街两对石狮故然狰狞,“忠祯智胆”、“登坛峻烈”两座石坊镌勒着抗击后金名将祖大寿、祖大乐的曾经外,城廓中已难觅古战场的刀光剑影。登城眺望,淡淡烟霭中,渤海羞羞答答,犹抱琵笆半遮面。回望群山,隐逸约约,长城啣着山海关,构筑一道天然屏障。

步入鼓楼蜡像馆,突然邂逅蓟辽督师“袁崇焕”,一幕幕场景从古城深处走来。

袁崇焕(1584年—1630年),字元素,生于广东东莞石碣,祖籍广西梧州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中进士,初任福建邵武知县,后经自荐在辽东边关任职,得到曾任明熹宗朱由校老师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。

时年的大明朝,正处风雨飘摇之际,内有多地农民起义,关外后金的努尔哈赤部不断袭扰,沈阳、辽阳多地相继沦陷。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沈阳,且继续大败明军,占领了广宁(今辽宁省北镇县),形成对山海关以内地区的威胁,引起明廷一片慌乱。究竟是在山海关外抵抗后金还是退守关内,朝中争论不休。明熹宗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,欲挽辽东危局。天启三年(1623年)九月,孙承宗命袁崇焕领兵万余驻防宁远。无奈明朝内部阉党作祟,倾轧权力,由魏忠贤党羽于天启五年(1625年)九月弹劾了关外御敌派代表孙承宗,由兵部尚书高第领兵退守山海关。但袁崇焕力主镇守宁远,誓死不撤。次年正月,努尔哈赤借机亲率八旗军六万人(号称十三万)西犯,孤城宁远便迎来了一场大战。

虽然宁远守军只有万余人,袁崇焕临危不惧,他放弃了在城外结寨、与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,将宁远所辖中左所、右屯等所有兵马,连同城外的西洋大炮、各种守城器械和百姓一并撤回到城内,坚壁清野。与大将满桂、副将左辅、朱梅、参将祖大寿等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。正月二十三日,后金军进抵,被袁崇焕大炮轰退。此后三日,后金军轮番进攻,一度以楯车作掩护,在守御薄弱的城门角两台间凿开丈方的大洞四处,紧急关头,袁崇焕亲自担土搬石,堵塞缺口,血染战袍,最终在明军矢石炮火抗击之下后金军惨败而遁。连努尔哈赤也受了伤并在事后不久诱发悒郁疽而死。“我从25岁带兵作战以来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为什么单单一个宁远城却攻不下来呢?”这位后来被尊为清太祖的皇帝至死也没弄明白。

天启七年(1627年)五月,后金大汗皇太极领兵数万围攻锦州、宁远。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,继续坚持避敌之长,击敌之短,凭城固守,渐次进取的作战方略,募集6万余卒梯次布防。宁远城头,火炮矢石齐发,炸毁了皇太极大帐;锦州城外,双方援骑伏兵厮杀;你来我往,议和斗智,劝降増兵,攻守24日,再逢明军在东江皮岛上的总兵毛文龙乘机发兵攻打辽阳,抄袭后金后方,皇太极畏惧腹背受敌,又见取胜无望,铩羽而归。

宁远、宁锦两次战役胜利了,但却成了袁崇焕的滑铁卢。魏忠贤让他的党羽弹劾袁崇焕没有救援锦州,逼其辞官归梓。好在不久明熹宗驾崩,明思宗朱由检即位,设计除却魏忠贤,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,被委任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,督师蓟辽、兼督登莱、天津军务。

但日暮的大明谁能回天?崇祯二年(1629年)十一月,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绕过辽东从大安口入关直逼京城,袁崇焕率兵千里迢迢救援兵京师解围。但事后却遭魏忠贤余党以“擅杀岛帅(毛文龙)”、“与清廷议和”、“市米资敌”等罪名弹劾,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。据说被割了3357刀。可笑的是,这凌迟没有托起大明的太阳,反而是13年后,朱由检在内忧外患下,自己吊死在北京故宫煤山的歪脖树上,并念念有词:“朕非亡国之君,臣乃亡国之臣”!至死不悟,哀哉!

历史从来都不说谎。尽管有人妄议袁崇焕害了大明朝,说他以矫诏之名杀了能威胁后金后方的总兵毛文龙,让后金军可以长驱直入内地。可承继了清朝社稷的乾隆皇帝怎么说呢:“袁崇焕督师蓟辽,虽与我朝为难,但尚能忠于所事,彼时主暗政昏,不能罄其忱悃,以致身罹重辟,深可悯恻。”

倘佯在绵绵悠思中,一座宁远古城,半部明清战史。长达26年的拉锯战,清生明覆。时光给后来者留下了多少警示?

只是,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,永远彪炳着爱国英雄袁崇焕!